苏东坡三送张中诗-z6尊龙最新登陆

当前所在:z6尊龙最新登陆 > 国际 > 正文
发布时间:2024-05-27 来源: 海南省人民政府网 作者:佚名 浏览量:0

  苏东坡三送张中诗
海国此奇士 伴我五更春

  
张中与苏东坡筹钱创建的载酒堂,历代重修。图为1984年重修的载酒堂。 李幸璜 摄

  民国《儋县志》记载,北宋167年间,昌化军(治所在今儋州市中和镇)“宦绩”名录只载张中一人。张中“绍圣间,知昌化军,与苏东坡善”“后解官北归,东坡诗送之”。寥寥数语蕴藏着丰富的信息。人们从中可以认识张中与苏东坡的深厚情谊,以及张中在儋州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。

  功名叹无缘

  宋代的行政建置在路之下设有州、府、军、监等行政单位。军使为军之行政长官。那时,属于昌化军属地的儋州是块蛮荒之地。苏东坡在给门生张逢的书信中说:“食物、人烟,萧条之甚。”儋州之地“非人所居”。

  朝廷派张中到昌化军当军使,看得出朝廷对他并不看重。

  张中何许人?史书对张中的记载极为简略。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载,张中是河南开封人,熙宁三年(1070年)考中进士,授初等官职。元丰二年(1079年)十一月,派往明州做象山县尉,因私下作诗赠高丽使者,受到朝廷的“冲替”(惩罚)。元丰三年(1080年)四月,又因为营救高丽人船只有功而“落冲替”(即取消处分)。

  张中是绍圣四年(1097年)八月到昌化军任军使的。张中到儋州之前,很长一段时间到底在何处任何职,史书没有记载。张中给人们的印象模糊。如果不是张中与苏东坡结缘,后人根本不知张中的“庐山真面目”。

  据苏东坡《和陶答庞参军·三送张中》记述,张中本来是学武的,“少诵十三篇”,又有口才,“颇能口击贼”;胸中有谋略,“戈戟亦森然”。张中的才智谁也无法比,但却与功名无缘,被派往天涯海角去当官,最后还因派兵修葺驿舍让东坡父子居住而被朝廷罢官。

  “空吟清诗送,不救归装贫。”张中清廉的形象跃然纸上,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  帮人被罢官

  绍圣四年(1097年)四月十七日,苏东坡责受琼州别驾,昌化军安置。苏东坡在《到昌化军谢表》中说:“臣孤老无托,瘴疠交攻,子孙恸哭于江边,已为死别,魑魅逢迎于海上,宁许生还?”

  东坡的担忧不无道理。他在《与程秀才书》中指出:“此间食无肉,病无药,居无室,出无友,冬无炭,夏无寒泉。”

  “居无室”道出了东坡和三子苏过南迁的艰难处境。

  苏轼这年七月到儋州,八月张中到任,比东坡晚了一个月。

  张中景仰苏东坡的品格和才华,同情他的遭遇。张中来儋州途中,路经雷州,拜访张逢。张逢是雷州知州,东坡的门生。张中从张逢的交谈中进一步了解苏东坡,对这位大文豪十分景仰。张中还带着张逢的书信在儋州看望“有罪之臣”苏东坡。

  当张中得知东坡父子“居无室”,当即派兵修葺破旧不堪的驿舍,让东坡父子居住。

  苏东坡名为琼州别驾,实为有罪之身,不能签书公事。当时朝廷新党进一步发起对元祐党人的迫害。张中是冒着极大风险,动用士兵为东坡父子修葺驿舍,并安置他们居住的。此事果然被奉章惇之命察访广南西路(简称广西)的董必察觉。董必派彭子民赴儋州驱逐东坡出官舍。彭子民泣而谏,后来董必改遣小使赶赴儋州。苏东坡给程全父的信中说:“初僦官屋数椽,近遭迫逐。”

  张中也因派兵修葺驿舍安置苏东坡栖身而被罢官。

  
三送张中。刘运良 绘

  助建“桄榔庵”

  东坡父子被逐出官舍后,偃息于桄榔林中。

  张中对朝廷的惩罚并不畏惧,他与儋州黎民百姓向东坡伸出热情之手,为东坡搭建新居。

  苏东坡在《和陶和刘柴桑》载:“邦君助畚锸,邻里通有无。”这个“邦君”就是张中。苏东坡又在《与程秀才》中说:“近与小儿子结茅数椽居之,仅庇风雨。然劳费已不赀矣。赖十数学生助工作,躬泥水之役。”有了张中的“助畚锸”与十数学生“躬泥水之役”, 东坡很快就有了“新居”。

  “漂流四十年,今乃言卜居”(苏东坡《和酬刘柴桑》),他高兴地写作《桄榔庵铭》。东坡笔下的桄榔庵充满着神秘感:“百柱赑屃,万瓦披敷。日月旋绕,风雨扫除。”“蝮蛇魑魅,出怒入娱。”东坡在铭中用“四大皆空”的佛家思想慰藉自己心中的苦痛。东坡以不屈的精神和态度来表达对政敌迫害的抗争,展现出铮铮傲骨。

  新居建成,东坡兴奋不已,又作《新居》诗:“朝阳入北林,竹树散疏影。短篱寻丈间,寄我无穷境。旧居无一席,逐客犹遭屏。结茅得兹地,翳翳村巷永。数朝风雨凉,畦菊发新颖。俯仰可卒岁,何必谋二顷。”

  桄榔庵凝聚着张中的关心与崇敬。桄榔庵成了东坡晚年的精神家园。他在这里著书立说,完成了“追和古人,则始于东坡”的“和陶诗”和学术专著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书传》《论语说》;他在这里与百姓促膝谈心,话桑麻,治民病;他在这里与张中“卯酒无虚日,夜棋有达晨”……

  桄榔庵是历代文人神往之地。清代黄纶诰的《重建桄榔庵落成》写道:“先生之庵在兹土,先生之灵与终古。登斯堂也仰高止,四座春风欣鼓舞。”

  初建“载酒堂”

  苏东坡初到儋州时,当地学风不盛。“摄衣造两塾,窥户无一人。邦风方杞夷,庙貌犹殷因。先生馔已缺,弟子散莫臻。”这就是当时儋州的教育现状。

  有感于此,张中与苏东坡同访黎子云时商量建一间学堂,以文会友,传播中原文化。苏东坡的《和陶田舍始春怀古二首并引》记载了这件事:“儋人黎子云兄弟,居城东南,躬农圃之劳。偶与军使张中同访之。居临大池,水木幽茂。坐客欲为醵钱作屋,予亦欣然同之。名其屋曰载酒堂,用渊明《始春怀古田舍》韵。”

  “临池作虚堂,雨急瓦声新。”东坡诗记叙载酒堂的情景。但是有人否定说载酒堂当时未建。南宋李光是苏东坡北归五十年后谪居儋州的,他当时还游览载酒堂,其诗《载酒堂》《二月三日作率真会游载酒堂,呈坐客》等记叙他看到的载酒堂。明代海南临高举人王佐在《重建载酒堂记》指出:“泰定三年,州倅重修,仍复‘载酒堂’名。”“初建谁?郡守张中也。”

  明代嘉靖二十七年(1548年),因学者在此掌教,“载酒堂”改称“东坡书院”。

  今天,东坡书院已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,那里能成为“天南名胜”,也有张中一份功劳。

  千古一贤人

  张中对苏东坡的关照,尤其是派兵修葺驿舍供东坡父子遮风避雨,受到朝廷的严厉惩罚,感动了苏东坡。

  这位一生饱受政敌无情打击的诗人、散文家、政治家,晚年在南荒之地,得到张中的同情与照顾,还能不感动么?张中与东坡在官场上都不得志,可谓“同是天涯沦落人”。东坡即将与张中分别,“留灯坐达晓,要与影晤言”,感情的潮水在胸中汹涌澎湃。苏东坡在数月里写下三首诗送张中。

  “海国此奇士,官居我东邻。”“仍将对床梦,伴我五更春。”第一首诗作于元符二年(1099年)三月,着重记叙与张中的深情交往,抒发离情别绪,“恐无再见日”一句最是伤感。

  第二首作于元符二年(1099年)十一月。张中告行,夜坐不去,再送张中。苏东坡在诗中进一步用道家理论和佛教的空相理论开导张中,浓墨重彩地抒写与张中的离别之情。

  第三首也作于元符二年(1099年)十一月。原来,东坡写下第二首后,仍觉意犹未尽。此诗高度赞扬张中的才华,对张中的遭遇深表同情,并以“白衣挟三矢,趁此征辽年”激励张中树立雄心壮志为国报效。

  张中被罢官后没有马上离开,而是在儋州逗留了近十个月,可见他十分迷恋儋州的风土人情。后人从东坡三送张中诗中,还看出他与东坡有更多的来往交流。“夜棋有达晨”“一瓢时见分”“空吟清诗送”,便是他们交情的真实写照。

  苏东坡三送张中诗使后人对张中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。张中是个“颇富军事才华、勤政清廉的奇士”,“张中更拥有比才华还重要的仁义之德”(李景新《苏轼居儋时期由衷关怀他的大陆义士》)。

  张中虽为关照苏东坡而被罢官,但他的高尚品格写在青史中。清代著名学者王文诰在《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》赞美张中“诎于一时,而申于千古,可谓贤矣”。(韩国强)
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hainan.gov.cn/hainan/hngs/202403/eadeffda7918481aa5a6abac9f77e0d1.shtml?ddtab=true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z6尊龙最新登陆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z6尊龙最新登陆的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诗僧惠洪琼州觅迹东坡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