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软硬兼顾”大力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-z6尊龙最新登陆

当前所在:z6尊龙最新登陆 > 社会 > 正文
发布时间:2024-09-08 来源: 七一网 作者:佚名 浏览量:0

 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:“重庆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,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,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。”这一重要论述为重庆建设人民城市、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了根本遵循,提出了具体要求。超大城市集空间规模大、人口聚集多、管理单元复杂、城乡差异大等特点于一体,各类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叠加。因此,要统筹推进安全和发展,积极破解“大城市病”,以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应对各类安全风险冲击,积极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子。

  韧性安全城市是指具备较强抗压、适应、可持续发展能力,能够有效防范和抵御多种风险冲击,并能在极端情况的冲击下迅速调整恢复,保持正常运转的城市,且这种城市改进和更新的潜力较大。建设韧性安全城市不仅遵循了城市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,还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必要举措。作为一项复杂系统工程,建设韧性安全城市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将人民城市理念体现到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中,“软硬兼顾、刚柔并举”,以系统思维从规划、管理、技术、制度等多方面持续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,完善城市安全治理格局,防范化解各类风险,确保城市健康运转。

  建设韧性安全城市要加强硬件建设。近年来,极端气候频发,部分超大城市的老建筑、老设备难以应对复杂风险,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有待提高。提升城市韧性,首先要强化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,把韧性安全城市理念贯穿城市规划、建设、管理等全过程各方面。持续完善韧性安全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体系,在城市规划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防灾减灾需求,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需求,综合考虑韧性安全城市建设资源分配,实现动态平衡。要以新技术为城市治理赋能,充分运用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等技术手段,以科技创新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提供坚实支撑。建立数字化综合管理平台,全面采集城市运行数据,对城市系统安全、主要风险点、重大工程等进行重点治理,加强自然灾害、城市治理重点领域的监测预警,提升风险评估和科学决策能力,打破信息壁垒和要素限制,形成跨部门、跨区域的“应急合力”。要对城市硬件进行全方位升级改造,提高城市硬件的灾难抵御力,提高电力、燃气、交通、通信等管网廊道建设管理水平,提高城市安全重点基础设施设防标准,及时检查城市安全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的适配性,适时进行动态调整,确保极端气候情况下城市的安全平稳运行。针对老建筑、老旧小区采取“集中成片”“微更新”等多种方式,实施以人为本的高质量城市更新和综合改造,提高设施标准、服务标准和治理能力,根除安全风险隐患。要积极盘活城市闲置资源,加快建设具备应急隔离、临时安置、物资保障、医疗救治等功能的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,科学规划布局城市应急避难场所,补齐应急建设短板,科学应对化解城市运行中的各类风险挑战。

  建设韧性安全城市要重视软件升级。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,要着眼于超大城市治理短板,不断推动韧性安全城市建设重心下移、力量下倾、资源下沉,着力解决影响城市安全运行的关键问题,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要大力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,完善相应的政策制度,使制度体系优势高效地转化为治理效能。大力推动应急管理链条前移和延伸,精准研判城市风险的类型特点、强度分布、演化态势,创新构建反馈学习和知识推理模型,对城市各类风险进行系统性前瞻性评估,以系统性源头治理降低城市运行风险,同时加强对灾难事故的复盘总结,形成全周期闭环城市应急管理工作格局。加强城市综合应急体系建设,健全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网格,积极打造反应灵敏、上下贯通、左右联动的城市应急救援体系,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,全面提升城市治理体系末梢抵御灾害、防控风险的综合应急能力。要大力加强精细化的社区网格建设,提升应对风险隐患的全流程处置水平。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素质,常态化加强公共安全教育,推动安全文化进企业、进农村、进社区、进学校、进家庭,提高家庭和个人的自救和互救能力。要在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中积极运用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,加强政府与社会力量、市场机制的协同配合,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。

  作者:邹霞系重庆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,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;罗炯杰系重庆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干部

  


原文链接:https://www.12371.gov.cn/item/657912.aspx
[免责声明]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,仅供学习交流使用,不构成商业目的。z6尊龙最新登陆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z6尊龙最新登陆的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
网站地图